专家解读 | 新能源全面入市: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
双碳服务
2025-02-19

▌背景

我国高度重视风电、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,2006年以来陆续出台多项价格、财政、产业等支持性政策,促进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截至2024年底,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4.1亿千瓦,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40%以上,已超过煤电装机。


新能源电价政策经历了从固定电价到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演变。2006年《可再生能源法》的出台标志着固定电价政策的实施,国家通过固定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支持新能源发展,推动了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。


然而,随着新能源规模的扩大,新能源上网电价实行固定价格,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,也没有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,矛盾日益凸显,亟需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,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
▌具体发展历程

2006 年以前:探索与政策奠基

本世纪初前十年是新能源产业开荒期,中国新能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,相关技术和市场都不成熟,新能源装机容量较小。


2006-2015 年:补贴与标杆电价

2006 年:《可再生能源法》出台,2009 年修订,确立了新能源实行固定电价的补贴政策,即标杆电价段,全电量保量保价,补贴资金来源于随电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,2012 年后补贴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。


2015-2020 年:优先发电与双轨并行

2015 年: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,中发 9 号文的配套文件明确将 “纳入规划的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” 纳入优先发电,新能源不参与市场竞争,这一阶段计划模式推动了新能源规模化发展。

此后,新能源电价经历从全电量保量保价,到 “保障小时数” 内保量保价,再到 “保障小时数” 逐渐减少三个阶段,全额保障性消纳开始和市场化消纳 “双轨并行”,新能源进入竞价和平价阶段。


2020-2024 年:加速入市与政策推进

 ◆2020 年:“双碳” 目标提出,新能源投资热潮涌起。同年,某电力现货试点出现不平衡资金事件,凸显新能源发展带来的问题。

◆ 2022 年: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印发《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 2030 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的总体目标,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1。

 ◆2023 年: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 6845 亿千瓦时,占全部新能源发电的 47.3%,部分大型发电企业新能源参与市场比例已超过 50%。

◆ 2024 年: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》发布,提出到 2029 年实现新能源在市场中的全面参与,较之前《指导意见》的目标时间有所提前。


2025 年:全面入市

2025年: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提出推动风电、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,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;同步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,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。


※ 以勒申明:

本文内容来源:以勒碳中和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翻译/整理不易,凡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,请注明来源:杭州以勒标准,感谢您的支持!更多法规资讯实时跟踪,可搜索“以勒标准”官方微信公众号,获取第一手法规资讯,掌握最佳贸易时机!

点击咨询.png

联系我们

0571-8519 0521

157875742

infor@jirehstandard.com